在英文表达中怎样区分 “人次”(统计重复,同一个人可以计数多次) 和 “人数”(不计重)。

请问有人有看过英文刊物/书之后对这个区分有印象的吗...

    daifeng “人数”用 the number of people 就可以了吧,“人次”要看语境吧。比如博物馆一天的访问人数(the number of visitors)和人次(the number of visits)。

      yihui 哇竟然被益辉老大回复了
      语境是商店一天的客户流量,要区分人次和实际人数;目前对“人次”比较确定了,用number of visits;“人数”的话有建议说可以用number of subjects强调一个个主体(学术上),最终应该也是从number of people/customers/subjects选一个

      为什么用 “subjects” 就学术了呢?

      Tilth (Robert Graves):

      Gone are the drab monosyllabic days
      When ‘agricultural labour’ still was tilth;
      And ‘100% approbation’, praise;
      And ‘pornographic modernism’, filth –
      Yet still I stand by tilth and filth and praise.

      余光中在《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里引用了以上这首诗,并评论:

      「名詞成災」的流行病裏,災情最嚴重的該是所謂「科學至上」(scientism)。在現代的工業社會裏,科學早成顯貴,科技更是驕子,所以知識分子的口 頭與筆下,有意無意,總愛用一些「學術化」的抽象名詞,好顯得客觀而精確。有人稱之為「偽術語」(pseudo-jargon)。例如:明明是 firstst step,卻要說成 initial phase:明明是 letter,卻要說成 communication,都屬此類。

      论文写作用词重在准确,而不在于体现学术感。考虑到道金斯难度守恒定律,写作时追求用词“学术”可能是某种不好的征兆。

      另外,“subject” 在研究里一般不表示主体,而是被试对象。作为“主体”的 "subject" 是动作的发出者(或观察者),而绝不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被观察者)。

        Liechi 其实不是写文章,就是工作上翻译一组有区别的词,同样是想尽量准确,所以才去参考论文的写法;
        考虑到subject确实晦涩,最终可能会放弃这个选项

          daifeng “人次”是个别扭的词,我们觉得其含义清楚只是因为用习惯了。“人次”就是“次数”,“人”在这里是多余的,除非要和“猫次”,“狗次”作区分。如果怕翻译不清楚,附注一个计数规则就可以了。

          明白,如果合适的话确实加一个备注比较清楚;
          我一开始根本没反应过来,直到产品的人解释说是计重和不计重的区别才明白过来,虽然到现在对需要区别统计这两个指标的需求也不是很能理解..

          Liechi 这个“ 道金斯困难守恒定律”很有意思(不过“困难”是否翻译为“难度”更恰当呢:学科难度大,所以语言就要简单;学科难度小,所以语言就要追求复杂)。立马让我想起谭显英壮士的“不自信的复杂”。

            yihui 翻译为“难度”确实更好,已改。这守恒定律可能描述了一类普遍的心理现象,拓展一下,未来没准儿有望成为心理学奠基公理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