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编辑
Cloud2016 啊哈哈,这本”BT擂台赛“原本没打算涉及这么深入的探讨。本来只是想搜集整理一下这里的提问和解答,帮助学习和使用而已,没想到扯到了站队问题。”只有把这个定义好了才有后续的比较“,这个态度严格上来说是对的,然而从实用角度来讲,不是”BT擂台赛“这本书的目的。如果在这一步纠缠不清,那么可能没法往下做了。你看人家 Thanos,一心一意想着打个响指灭掉一半生命,就把事儿给办了,没想着先定义一下什么是生命,人变成灰了可是身上的衣服怎么也灰了,同时体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算怎么回事儿……
不过,既然牵出这个话题,聊一聊也挺有意思的。
网上有不少关于 Base R vs. Tidyverse 的讨论(如这里,这里,这里,这里),我看他们就直接讨论下去了,没见到先定义的,可见,二者应该是有约定俗成的范围的。你猛一看觉得是 Base R 那就是 Base R。就擂台赛来说,如果需要界定一下的话,我觉得可以这样简单界定:
- B 方案:不需要
require()
或library()
或foo::bar()
就能实现的方案。 - T 方案:需要且仅需要
require('tidyverse')
而不需要加载其他包就能实现的方案。
这样可能更具有操作性。这也是我为啥没让 data.table 卷入的原因。
我理解的 Base R,就是 R 默认安装包(参考这里):
- base
- compiler
- datasets
- graphics
- grDevices
- grid
- methods
- parallel
- splines
- stats
- stats4
- tcltk
- tools
- translations
- ut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