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编辑
junchen 这位少侠果然骨骼惊奇。一指头就把我的想法戳了个大洞,我当时还特意给装上了防火墙(括号“需要一定的人力监督”)。你说的非智力因素的确也有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即使哪里不会点哪里,首先也得走到“哪里不会”这一步。
“行为流”听起来很吸引我,虽然我感觉如何去量化行为听起来好像有点棘手。我很少打游戏,也不太懂王者农药里的协作什么的。这东西更多是定量记录一些指标,还是有活人在一旁观看游戏去定性评估?
我最喜欢看的一个人的状态就是因为什么挑战睡不着觉(我最巅峰的状态只是睡觉时迷迷糊糊还在想一个问题)。看来上次前年在奥马哈咱们一顿饭的工夫还是扯得不够,你这脑子里非常有料。
说到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你给的文献我由于时间关系没仔细看,但立刻让我想起《娱乐至死》里面第二部分第 10 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我是倾向于认同作者的观点的,即:这是个糟糕的主意。我觉得游戏和娱乐已经大幅修改了我们的大脑了,再让它们来祸害教育的话,即使表面上有智力提高的迹象,但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人会变得为了寻求(虚拟)奖励而去做一件事。就像社交媒体虽然表面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实际上也改造了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方式(路上遇到个朋友,感觉不过如此;而微信图标上弹出一个红色的数字,就会让人焦躁难耐要去戳开)。实际上这也回到你最前面说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问题了,我觉得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应该注意维护心理、情商的发育。可能是我杞人忧天。
我双手赞同把研究重心从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的做法,教育的最终产物如果只是卷面分数的话,我觉得是很可悲的。我也很佩服你说的“教育不赚块钱”的理念。风险投资与创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我在敝厂也略有感触:RStudio 诚心热爱开源事业,所以一直抵抗并将长期抵抗风投,这个挺难得也挺难的。看对面那家同样捣鼓 R 的,捣鼓了几年就抱大腿去了。
junchen 投机考北大就能考上,那也是蛮厉害的。我要是投机选文科,估计现在从蓝翔毕业好些年在什么地方光着膀子开挖掘机。同样跟你相反,我在讲故事方面弱到爆,让我看一个故事复述出来比登天还难(我还记得我本科有个同学看了《活着》给我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故事情节,当时我就震惊了,至今印象深刻)。你是被计量经济学吸引到定量分析领域的,那你现在能不能回头扯一扯自己在计量方面的心路历程?(我在搬板凳等你吐槽,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