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我国是如何统计人民的工资收入的?



国家统计局说我国一般打工仔的工资收入是在增长的(约12%),现在有那么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



请问统计局如何能测算一个相对准确的打工仔的工资收入呢,谢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18&ID=328447&replyID=&skin=1
1 个月 后
向社会公布的平均工资是指城镇单位范围内的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这句话包含三个概念,一个是城镇单位,第二是在岗职工,第三是平均工资。这里的城镇单位从大的方面讲是指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按隶属关系具体是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以股份制为主的其他单位;在岗职工是指在单位工作并获得劳动报酬的人员,不含内退和保留关系的人员;职工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这个货币工资额所指的范围,不仅包括职工的基本工资,还包括在单位获得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收入。

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是一个统计概念,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增长并不意味着广大职工的工资都能够按照同样的水平增长。必须看到,在职工工资总体增长的情况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正逐步扩大。

造成百姓对工资增长的感觉与统计数据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工资快速增长会直接拉高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增长的统计数字,从而有可能掩盖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甚至有的职工工资水平相对下降的实际情况

2、近期,由于通胀压力的显现 ,住房、医疗、教育、日用品等消费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职工家庭的消费支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增长的效果,有可能造成低收入职工对工资增长的感觉不明显,工资涨了,但相应消费支出也增长了。

3.我国现行的工资统计范围只是城镇国有、集体单位以及其他规模以上企业,没有包括工资水平一般偏低、增长较慢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据统计去年某市私营部分职工的平均工资仅为9454元,月均780元,与城镇在岗职工的月均 1770元,相差990元)统计范围涵盖不全面也易于产生工资水平太高不符合实际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