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cg

  • 2022年6月20日
  • 注册于 2022年4月29日
  • 建议修改下文章,增加严谨性。首先在标题。文章的标题是个很宏大、很重要的话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广泛、严谨地调研和收集数据。建议更改为更技术性的题目,侧重方法,这个争议小。

    文章的数据只是来自于一条新闻。首先,这个新闻里说的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准确未知。第二,是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暗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假设连续检测最终为阳的人都是第一次检测前就阳了,但实际很可能此人在前几次检测前都未感染,而是后面才感染,这样就会极大的低估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文章用的数据和假设无法回答文章标题之问。

    眼下,核酸检测是个重要话题,千万人涉身其中。对其效果进行评估,需要更加科学和负责。

  • 一个有意思的计算,不过结果低估了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核酸检测的真阳性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低估的原因在于计算假设了每次核酸检测的样品里都有恒量的病毒。实际上,从感染者接触病毒到被检测出来,期间有个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排出细胞,最后在胞外积累的过程。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概率和样品中的病毒量有关:样品中的病毒含量越大,越容易被检测出来。检测样品里的病毒含量取决于取样部位的载毒量,而载毒量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前几次的检测为阴性大概率是因为病毒还没有排出细胞,或者样品中痕量的病毒还不足以被 PCR 检测出来。通常感染者从接触病毒到病毒可被检测出来需要数天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核酸检测要分不同批次来做的原因---如果只是因为单次检测的真阳性率低,那么一次取样,重复检测就可以提高准确性了。去年上海迪士尼公园有个烟花下的核酸检测,新闻看起来挺暖心,但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当天去迪士尼的游客即使接触到了病毒,在几个小时内就被检测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没啥悬念,三万多人一致阴性。坦率讲,就算有阳性,也更可能是在别的地方感染的。

    影响核酸检测结果的因素除了样品中的病毒量外,还有 PCR 引物的扩增效率, PCR 仪 和实验试剂的状态,以及实验员的操作等。其中引物的扩增效率是最先需要确定的,必须测试可靠才能大规模使用;PCR 仪和实验试剂的状态由每次实验中的阳性对照组来监测---只有这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次实验的结果才能用;实验员的取样和 PCR 操作都很简单,可能有少数操作失误,但频繁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不用担心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太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