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也就是今天,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圈说四川甘孜泸定发生 6.8 级地震,正好几个月前重写了一篇旧博文,结合中国地震台网最近 10 年的地震数据简单分析了一波,欢迎留言评论
https://xiangyun.rbind.io/2019/07/earthquake/
今天四川又地震了,地震越来越频繁了吗?
以后这类文章可以一式两份投主站的
能不能稍微模仿一下学术期刊来个 intro/ abstract/discussion之类,对标题的问题做个回答…
数据质量方面:我甚至怀疑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数据是不完整的,比如最后,关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图
在几十千米以下的地方开始,就没有3级以下的地震的数据,齐刷刷地没有了,是监测能力问题,还是数据被选择性抹掉了?未来继续探索可以根据美国地震局的数据对比一下,看美国的数据是不是有一样的现象。
监测能力方面:还有关于地震监测方面,监测能力在过去十年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应到震级、震源等数据上的情况如何?这个问题也在文中提出来了,但是没有解答。
统计方法方面: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回答「地震是不是越来越多了?」需要哪些要素,比如仅根据一个国家发布的数据是否足够?我们知道全球定位系统 GPS 靠一个组网卫星,360 度无死角覆盖地球。一个国家的地震监测仪相当于一个局部监测网络,这是否足够?至少还需要哪些国家的数据(相当于达到空间均匀的采样,代表地球全部的地震活动)?
4 天 后
能不能反过来说,盲区以外的地震都被监测到了,数据都收集来了呢?
18 天 后
11 天 后
文章使用的图形种类非常丰富且恰如其分,足见作者功底。我有两处疑问:
- 文中称”箱线图“为”葙线图“,我未见过这个称呼,是否笔误,或另有出处?
- 文中使用了”棋盘图“,这类似气泡图,利用面积展示了第三个维度的信息,用在此处很合适。但肉眼很难区分面积相近的两个圆点的大小,若希望当鼠标悬停在点上时,以文字提示该点代表的次数,能否编程实现?
- 我这个眼神看了好久才看出来区别……我猜可能是个笔误?
- 可以考虑一些支持交互的做图包,例如
plotly
或者echarts4r
。
- 已编辑
- 是个笔误,赞火眼金睛!已经修改了。
- 函数
plotly::ggplotly()
应该是从 ggplot2 到交互图的最快的转化方式
6 个月 后
才看到这篇推文, 内容质量上佳, 这种尝试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