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也一直质疑统计学在数量经济学实务中是否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假期里看过几篇名校的硕士、博士论文,是讲我国外汇储备的,里面全是协整分析之类的模型,经济实际背景反倒很少。看起来就不像经济学的论文,而像是数学建模论文。
这个问题我个人说过很多遍了,现在很多人总是追求数学模型,而不管模型是否有实际意义或不管模型的预测性能如何。用邓的抓老鼠理论来说就是,我们都看重一只猫如何绕来绕去、满屋子跑去抓老鼠,看重猫是沿着抛物线跑呢还是沿着均匀分布密度线跑呢还是在屋里做布朗运动,表演结束之后,没人关心那只老鼠是不是被抓到了。
4 天 后
这个问题反过来看也有意思(仅仅是个人观点而已):似乎是金融和经济的问题需要统计学来解决或是支持,但是又很怀疑统计学的结果。有些时候统计的结果是考虑了需求方的实际需求的,而不是实际真实的情况,譬如证券评级,统计给我们了结果,可我们非要给他“好”或“坏”的名称,是不是我们画蛇添足了呢?
11 天 后
我不认为金融领域的行家真的是被统计骗了。统计只是一个说服同行的工具,为了说服的效果,金融行家会小心地忽略统计模型假设前提的脆弱性,特别是external validity的脆弱性。

与金融领域相比,心理学界对统计的滥用有更为程序性的质疑。Validity是心理专业学生很害怕的一个词,因为它几乎是伪科学,动辄用全称谓词,比如wikipedia上的"Construct validity refers to the totality of evidence about whether a particular operationalization of a construct adequately represents what is intended by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construct being measured." Totality意味着这件事情永远做不够。

或者说,统计应用的局限性是天然的,应该讨论的不是统计应用有没有局限性,而是为什么有那么一圈子人以为或者曾经以为统计应用没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