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后的历届北大校长之中,马寅初无疑是最受北大师生和知识界尊重的一位。然而,马寅初在北大也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无尽的批判。那是北大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不久,许多外宾来华访问,鉴于马寅初崇高的声望和二十多年的沉默,他们纷纷问及马寅初的情况。于是,有关方面专门派一名新华社记者前去采访马寅初,希望放些信息出来让海外关心马寅初的人们安心。



  “近二十年来,马寅初不是被人们遗忘了吗?”马寅初的次子在电话中这样质问记者,并代表马寅初拒绝了这次由官方刻意安排的采访。“我父亲本人和我们家属迫切要求党组织对他落实政策,希望能够尽快复查他的问题,公开平反,恢复名誉。”



  时光倒流到二十年前。1959年12月15日,康生将北大党委书记陆平叫到XX部,布置批判马寅初的事宜,还告知北大方面,在批判完成之后中央会将马调离北大这个“战略重地”。于是,陆平回校之后召开常委会,传达康生指示:“马寅初最近很猖狂,给《新建设》杂志写了一篇《重申我的请求》的文章。他的问题已经不是学术问题,而是藉学术为名搞右派进攻,要贴大字报把他拖住,不让他外出视察。”北大党委常委会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于12月17日给北京市委写了报告,提出批判马寅初的做法和安排。



  马寅初在这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面前没有屈服,他在反驳文章中指出:“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我认为在研究工作中事前要有准备,没有把握,不要乱写文章。既写之后,要勇于更正错误,但要坚持真理,即于个人私利甚至于自己宝贵的生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遗憾的是,当时的北大师生当中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和认同马校长坚持真理的勇气,大部分人都参与了对马校长的攻击和批判。



  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由陆平继任。不久,马寅初的全国人大常委的职位也被罢免。此后二十年,马寅初彻底从公共领域消失了,他也被剥夺了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权利。



  这不是马寅初第一次倒霉。1938年,马寅初出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他多次公开批评国民党当局压制言论自由的做法。马寅初在一次演讲中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要言人之不能言。”他直接点名斥责孔祥熙、宋子文的贪污腐败行径。在那次演讲中,马寅初大义凛然地说:“今天我将我的儿女都带来了,是要让他们知道我的主张是什么,今天我的演讲就是我留给他们的遗书,我马寅初不怕死,怕死就不来了。”此后,马寅初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密监视、软禁直到被捕。1944年,在各界人士的声援下,马寅初才重新获得自由。



  追求真理就是要付出代价。马寅初先后在两个政权下度过了将近两段加起来接近三十年的幽居岁月。直到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之后,方才亲自批示给马寅初平反。1979年9月14日,北大召开干部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名誉。此时,马寅初已经是九十七岁的老人了。



  北大有负于马寅初校长。当年那些自愿或者被迫参与辱骂和批判马寅初的北大师生,有谁向老校长道过歉呢?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公开地道过歉。我相信,当年不少的参与者,如今正是北大各个学科领域中风风光光的教授、博导乃至院士。大家都把自己年轻时候的罪过与错误深深地掩盖起来———自己原谅自己、自己给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这是中国人最精通的、无师自通的生存秘诀。



  北大有谁向马寅初道过歉?这不仅对已经逝去的马寅初校长来说是一个问题,更对每一个北大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



  (据《西湖》余杰/文)
这就是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天 后
让历史承认错误,同时也要让我们当代人借鉴.

历史是一面明镜.
复杂倒是不很复杂,只是人折腾人的事情做多了,再简单的事都能搞得很复杂
如果有人道歉,那中国就有希望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的不光是勇气……
私下道歉的应该会有吧...难过
5 天 后
中国要是按马老先生的思想办,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社会问题。可惜呀,中国的官场历来是阿谀拍马、不学无术之徒充斥。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民族特性无法改变。
一朝时事一朝臣,忠臣难做啊.道歉的话,肯定是有人道歉的,不过那时候很多人都是掉到泥窝里拨不出身啊.
历史上有很多人遭受过此等大辱,可是我想道歉的人应该非常之少吧
11 天 后
了解一些马寅初的生平和事迹,对他很是钦佩!

他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怀念和学习!!
7 个月 后
三人行,必有吾师!马老师学术和人品的为人
2 个月 后
假若当年毛泽东同志接受了马老的“计划生育”,中国也不至于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国家。历史问题很严重的,也难说的。
7 个月 后
中国的问题不是知识分子说说话就解决了的 当然能意识到问题很可贵了 可认识到问题不意味着能解决问题 觉得马寅初教授确实很令人敬佩 他的事迹也很让人气愤 不过就事论事 中国人也没有很差劲 中国也没到没救的地步吧
1 年 后
马寅初那套理论也有相当大的问题

计划生育的事情

呵呵,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贯如此。

给我们留下严重后果的:



首先是人口问题,关系马寅初。



其次还有三峡问题,清华的黄万里,从三门峡(现在已经淤平)问题到三峡问题,都持反对态度,被钦点右派,而当年鼓吹三门峡和三峡的张光斗院士则春风得意(作了多少孽!)。

(详情 http://view.news.qq.com/a/20060520/000014.htm



还有,北京城的规划问题。涉及梁思成。首先日本人应该感谢他,美军在二战选择轰炸日本本土目标时,梁先生参与意见,提出把京都、名古屋、奈良等历史古城排除,因为军事上的意义不大。这样日本的这些历史遗迹得以保留。北平解放后梁先生极力主张不要在北平旧城内搞工业,盖政府楼,建议在城外另辟一块地皮搞新的建设,这样北平旧城得以保留。毛颇不满意。而且梁研究中国古代屋顶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民族化,搞了几栋建筑(你现在还能看见,站在景山顶向北看,可以看到绿色琉璃瓦的楼,就是梁先生的作品,它们和北京中轴线上一些标志性古建筑相协调,在这条线上远有钟楼,再就是鼓楼,再过来就是后门桥(现已修复),再过来是地安门的门楼(可惜已经被拆毁),再过来就是梁设计的绿顶琉璃瓦的所谓军委大楼,一直到你在的景山亭子,再把身子转向南方,就是故宫了,再往南就是天安门和前门了,现在天安门西加了“水泡蛋”的国家大剧院,是国内建筑学界几乎一致反对,加上大裤衩等建筑,致使近年的北京被国外媒体讥笑为外国前卫建筑师的实验场。)原来地铁环线上是北京古城墙,至少是元代的,比宛平城(卢沟桥)的城墙还要高和壮观,兴建地铁,当时是一拆掉城墙,二是再往下挖几十米,宽近百米的大沟(大家问一下六十岁以上的北京人就知道)......。北京的城墙上有很多如德胜门的门楼一样壮观的建筑一并毁掉,如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等等,有些还有相应的瓮城(如德胜门)。北京的改造地上地下毁掉的东西无其数。如果按照梁思成的意见,就会如同印度的旧德里外建立新德里,亦如巴基斯坦把政府迁出拉瓦尔品第另建伊斯兰堡。................



现在古都风貌全无,而且其改造拆迁消耗财富是天文数字,更让人感到气馁的是很多新建筑经不起时间考验。

东方广场改造,请贝聿铭看了,说好在是廉价建筑材料,将来拆起来容易。国家大剧院设计者安德鲁,先是巴黎机场建筑突然塌下,其中还砸死中国旅客,国内建筑界一片质疑,官方力挺,而且限制对巴黎事故的报导。安德鲁请贝聿铭看了施工中的水泡蛋,贝马上发现水池子相当危险,一旦出事人员安全撤离都成问题,水池破一个洞,当时里面的人就变成池塘里的鱼鳖。



再有,累了,打住
梁因为景山后的建筑受到批判,反右时期带上右派帽子